
‘得过且过’,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懒散和随意,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过这个成语,但到底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成语的来历和背后的深层含义。搞清楚了,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还能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得过且过’的字面意思
从字面上理解,‘得过且过’这四个字似乎给人一种非常随性的感觉。‘得过’和‘且过’可以拆开来看,‘得过’意思是能过得去,‘且过’则是姑且过去。两者合起来,就是说能应付过去、勉强度日,意思就是过得很随意,随波逐流,并不追求进步或完美。
这个成语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对生活没有过高要求,做事不太上心,只希望勉强维持现状、不出大错的态度。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总是‘得过且过’,很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躺平’者,做事喜欢看天吃饭。
‘得过且过’的来源与历史背景
‘得过且过’这个成语其实并没有特别复杂的历史背景,来源上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诗句。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中,其中有一段描写道:‘得过且过,何用勤劳!’意思就是有些事情,做了也未必有太大意义,干脆随便应付一下算了。这个态度,放在现在看,几乎成了某些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自嘲和无奈之词。
‘得过且过’的现代含义
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把‘得过且过’用来形容那些缺乏追求,生活态度消极的人。有时候,它可以带有一些贬义,尤其是在形容那些对工作或者生活缺乏热情、只想得过且过的人时,听起来有点不太正面。
但也有一种比较宽容的解释,就是这句话有时也可以表达出对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或困境的一种无奈态度。特别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过且过’成为了一部分人对过度压力的一种自我调适方式。毕竟,生活不容易,偶尔放松一下,过一天算一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得过且过’的实际应用场景
那么,在生活中,‘得过且过’到底怎么用呢?来看看一些实际的场景。
-
职场懒散:你可能在公司里遇到过这样的人,工作做得很敷衍,甚至找借口推卸责任,等到任务完成时,他们会说:‘哎,得过且过,能过就行了,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这种态度,常常会让领导感到头疼。
-
生活态度:比如说你跟朋友聊到自己的未来规划时,他们可能会轻描淡写地说:‘反正现在也不急,得过且过吧,反正日子是一天一天过,能活着就行’。这种态度看似很潇洒,但也透露着一种对未来缺乏规划的无奈。
-
学习态度:如果你在学生时代遇到过那种考试前一晚才临时抱佛脚的同学,他们也许会打趣地说:‘我就得过且过,能考过就行’,这样的态度虽然能应付眼前的考试,但往往不会带来长远的好处。
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得过且过’?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往往是因为他们对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压力感到迷茫或疲惫,甚至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于这些人来说,‘得过且过’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表面看是懒散和消极,实则是一种对困境的无奈应对。
但长期来看,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个人在事业和生活上停滞不前,甚至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毕竟,如果一直选择‘得过且过’,很难去追求更高的目标,甚至可能错失改变生活的机会。
如何应对‘得过且过’的心态?
面对生活中的‘得过且过’,有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毕竟,人生是自己的,过得怎么样,最终还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与其消极地接受现状,不如积极地去面对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追求更多的可能性。
-
设定目标:给自己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让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
积极面对压力:遇到压力时,可以学着分解任务,逐步解决问题,找到应对困境的方法。
-
保持动力:通过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让生活更有活力,远离‘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
总结
‘得过且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对生活的追求,虽然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困境,感到无奈和疲惫,但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才能真正改变现状,成就更好的自己。希望今天的解读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也希望你能够告别这种消极心态,迎接一个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你有类似的生活经历或想法,欢迎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哦!